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近两年,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国家已决定要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各地教育部门也已开始积极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海最近更是将在一年内推出一套“面向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中华传统文化教材”。
  这些努力无疑能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充分的政策、制度与资源支持,但要真正恢复进而形成更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仍面临许多微观难题,其中之一便是缺乏广为认可的传统文化教育典范:现实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但到底哪一种值得认同与效仿,大家似乎都说不清楚。
  不过,无论历史积累如何复杂,有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即历史上的种种传统文化教育典范都来源于孔子的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今天要想探寻传统文化教育典范,同样可以从理解孔子的经验开始。
  以下便从孔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梳理出三大经验,希望能为今天探讨如何确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范式,提供有益参考。
  第一大经验:培养有情有义的仁者
  细察孔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将会发现,他事先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教育宗旨,然后按此宗旨来选择传统文化。事实上,孔子的其他教育,如实践教育,同样也是如此。而且实践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在宗旨上不会南辕北辙,而是完全相同。
  此即如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以贯之”的宗旨,便是培养“有情有义的仁者”,而不是止步于表层,让学生熟悉、背诵某些传统文化文本。
  像宰予(又名宰我)学传统文化时,成绩非常好,位列“言语”科第一,但孔子并不看好这种学了传统文化之后,只是善于在适当场合说适当的话,而没有落在心里,化为“德行”。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孔子曾大骂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不可圬也”。宰我白天上课,居然睡着了,根本不用心。在孔子看来,不用心,光“言语”好,有什么用呢?若是将来出去做官,也不用心,还不知道要干出什么事来。
  孔子之所以激励学生用心学传统文化,而不是流于表面,只学语言,正因为他有明确且深沉的宗旨。他希望学生学了传统文化之后,能成为有情有义的仁者。将来一言一行,都出自真心,尤其不要变成无情无义之人。
  东周春秋以来,天下之所以大乱,就因为许多人尤其社会上层无情无义,唯利是图。想到天下危机局势及原因,孔子更是会对学生不用心学传统文化感到失望,乃至悲愤。像颜渊、子骞、伯牛等学生就很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学了之后成为了有情有义的仁者,位列“德行”科榜首。
  那么,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能打动人心,并使人成为有情有义的仁者呢?
  第二大经验:何谓最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
  最基本的传统文化便是其从官方及民间历史文化遗产中用心整理出来的诗书礼乐,最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即是以诗书礼乐培养仁者必有的情义或仁德,其结构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对学生说,你们为何不先读诗呢?诗可以激发你们的情感,可以让你们了解人间万象,可以让你们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还可以安顿你们的烦恼与怨恨。
  孔子整理的诗三百篇,确实生动感人,其中刻画的人间万象与喜怒哀乐,足以让学生慢慢领会,人生在世,会有哪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以及何为有情有义之人。
  情感兴发起来后,便是培养基本的礼仪,而且其内容也是由各种生动的人事构成(而不是后世理学家抽象的说理辩性),有的来自《书》,有的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表率。所谓“我欲载之空言,未若见之于行事深切著名者也”。
  读了动人的诗,又熟悉种种礼事,即可以把学生培养成“通情达理”之人,或孔子所谓“发乎情,止乎礼”。等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何为有情有义的仁者,便能听懂并喜欢尽善尽美的音乐。
  总之,在孔子那,最基本的传统文化便是诗书礼乐,最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坚信,他用自己精心挑选的诗书礼乐,能把学生培养成有情有义的仁者。这一基础教育打好了,将来“学而优则仕”,便不会成为无情无义、唯利是图的“小人”。
  第三大经验:言传与身教
  用心在官方、民间历史文化遗产中择取生动感人的诗书礼乐,展开最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有情有义的仁者,是孔子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留给我们的核心经验。
  孔子之所以有底气做好为培养有情有义的仁者而展开的诗书礼乐等最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除了他具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深沉历史文化情怀与信念外,还与他是个言行一致的好教师有关。
  言外之意,孔子不仅以言传方式,教学生学诗书礼乐,而且能为学生提供良好身教,其传统文化教育因此更能赢得学生信服。这一点正是孔子留给我们的第三大传统文化教育经验。
  如学生回忆所示,首先,对于自己所教的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孔子不仅十分精通其内涵,而且极其喜欢,所以他会勉励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音乐为例,许多学生都记得,孔子有一次终于听到传说中的韶乐,不住地赞叹其尽善尽美,以致三月不知肉味。此类文化身教无疑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老师真的是精通并喜欢他所教的诗书礼乐,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能更深切地明白诗书礼乐的美好。
  倘若言传完了,便把它扔在一边,或者并不喜欢自己所教的文化,那只是教书而已,很难有多少感染力。
  其次,孔子通过诗书礼乐教学生成为有情有义的仁者,他自己总是先努力做有情有义的仁者。这可以说是孔子最重要也是最有感染力的身教。
  事实上,做有情有义的仁者,正是孔子本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比如,学生伯牛得了麻风病,伯牛和其他同学都不让孔子去探望,但孔子仍去看伯牛,还从窗户伸手进去安抚伯牛,说伯牛啊,如果闯不过这一关,那也是命。之后,孔子还对其他学生悲叹,像伯牛这么好的人,怎会得这种病呢!
  对学生有情有义,对国家亦是如此,即使遭受打击与流放,孔子仍心系国家,并想尽办法为国分忧。这一切,学生们都看在眼里。
  颜渊、子路等最亲近的学生所受感染自然不必多提,连原本不大服气的子贡最终都情不自禁地说,老师,你是个圣人。惹得孔子责备他不要乱说,并告诉他,自己离圣人还差得远。
  总之,良好的身教是孔子之所以能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其基本经验。
  和前两大经验一样,这一点经验也可以为政策鼓励与文化资源均不缺的我们静下心来探寻传统文化教育典范,提供有益启示与参照。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教授)
本文选自《上海教育》12B月刊,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

相关信息
 
· 2019-01-16
· 2018-08-08
· 2017-12-20
· 2017-12-07
· 2017-08-31
· 2017-05-24
· 2015-01-30
· 2014-12-31
· 2013-12-25
· 2013-12-18
· 2013-11-19
· 2013-11-19
· 2013-07-22
· 2013-06-27
· 2013-05-13
  最新更新
· 2023年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主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第七届中国(长沙)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暨产教融合博览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 第九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论坛
· 新时代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呼伦贝尔召开
· 关于举办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及班主任能力提升研讨会的通知
· 关于举办新时代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的通知
· 2023中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高峰论坛在烟台召开
·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提升系列公益直播第二期圆满结束
· “2023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系列公益直播第三期圆满结束
· 2023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公益直播第四期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