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如此发问,把本来不是对立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技术人为地对立起来了。如果按照此逻辑,还可以问:教育的首要条件是爱心还是智慧?学生应该获取知识还是能力?吃饭重要还是穿衣重要?父亲重要还是母亲重要?等等。
  有人也许会说,既然教育艺术与教育技术不是对立的,那么说“教育既是艺术也是技术”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或者说“教育艺术也包含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则应该提升为教育艺术”等等。笼统地说“既是……也是……”,看似全面辩证,实则废话,等于什么都没说。所谓“是”什么“不是”什么,要看当时的具体针对性。脱离了这一点,“对立”双方的争论,只能是“鸡对鸭说”,或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李镇西)对二者的内涵是这样认识的:教育艺术的特征是独创性,往往呈现为教育现场(自然要包括课堂教学)中各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机智;它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源于突闪的灵感;它与个性有关,与阅历有关,与天赋有关;它是感性的,更多属于“人文”,不可捉摸;它妙趣横生,忽略规则,忌讳雷同,推崇“教无定法”;所以,其经验智慧不可复制,具体做法难以推广,无法超过。
  教育技术的特征是普遍性,常常体现在教育过程(当然也包含课堂教学)中各种按部就班的操作;具有浓郁的大众色彩,来自熟练的技艺;它和共性相联,和传承相联,和借鉴相联;更多属于“科学”,逻辑推理,周密精确;它是理性的,有迹可循;它一丝不苟,严格规范,追求统一,提倡“课有定则”;因此,其模式步骤均可拷贝,方法技巧容易普及,可以逾越。
  “课堂模式”与“教无定法”是否矛盾?
  两者并无矛盾。“无定法”是以“有法”做基础的。这个“法”,就是已经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正确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或者这些方式方法的组合,被结构化,并且稳定下来,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系列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它标志了事物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换言之,每个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当你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用结构化的方式稳定下来,才是模式。“建模”,是一种科学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从头开始探索,并且只要条件具备,环境适当,结果是明确的、可以预期的。课堂模式,便是课堂教学中那些稳定的、被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的组合。
  任何模式,都有特定的使用场合和条件,从来就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模式。这和“教无定法”的含义是一致的。教无定法,并非教学无法;教无定法,并不排斥“课有定则”。

相关信息
 
· 2019-09-25
· 2018-04-26
· 2018-03-20
· 2014-10-22
· 2014-09-29
· 2014-09-28
· 2014-09-22
· 2014-03-06
  最新更新
· 关于举办首届数字化国际课程征集活动的通知
· 2023年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主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第七届中国(长沙)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暨产教融合博览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 第九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论坛
· 新时代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呼伦贝尔召开
· 关于举办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及班主任能力提升研讨会的通知
· 关于举办新时代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的通知
· 2023中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高峰论坛在烟台召开
·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提升系列公益直播第二期圆满结束
· “2023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系列公益直播第三期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