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信息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发布日期:2010-5-5
上海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现状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初步建构了终身教育的管理与运作的体系,搭建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服务平台;尝试进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注重营造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社会氛围。具体运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首先是管理体制。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规划制定、统筹决策、指导督察等工作。
其次是实施层面。成人学历教育:目前,全市有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学校53所,在校生41.35余万人。民办非学历教育:上海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共有1400多个,每年培训量300余万人次,包括外语、计算机、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类别。社区教育:上海已有社区学院17个、社区学校220所、各类分校及教学点近5000个,覆盖全市19个区县、220个街道乡镇,共开设社科类、语言类、科技类等8大类600多门课程。农村成人教育:上海在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建筑面积一般在1500m2左右,年培训农民达200万人次以上,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文化生活教育等。老年教育:上海已初步形成以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和老年社会教育为主体,市、区(县)、街道(乡镇)、居委(村)四级网络相衔接的老年教育体系。自2003年以来,参加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的人数近200万人次。远程教育:上海已经建成1个终身教育卫星网络平台市级中心站和19个区县的分中心,215个街道(乡镇)也建立了卫星接收终端,形成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卫星网络。
再次是终身学习网络的建构。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相适应,《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上海要利用网络资源,建设覆盖全市所有居委和所有村委的全民终身学习网络,形成覆盖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的各级各类课程资源,使上海成为网络学习条件最好、水平最高的城市,初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上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优势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上海市政府具有终身教育先进理念和超前意识;上海市地域集中,市民也相对比较集中,有利于学习者参与终身教育,展开终身学习;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有开展终身教育良好的经济文化环境,《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终身教育这一艰巨任务和宏伟愿景的突出与强调;2010年初,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其中2010年工作要点的第九点,就是要加快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将为上海实施终身教育提供诸多有利条件。
实践层面,上海已经在终身教育领域取得了较大成果,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成人教育资源。上海已有100多所成人学校,400多所社区学校和老年学校,1500多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电视大学、各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网上课堂也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已经搭建了覆盖全市的办学系统,包括上海电大系统、社区院校系统等;形成了覆盖城乡、深入社区的学习网络;建设了丰富的终身学习资源,开通了终身学习平台,已经有40万市民注册学习;初步形成了市民终身学习的学习模式和终身教育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