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孙 博 010-58840238
王晓雪 010-58840221
赵云华 010-58840216
王 丽 010-58840216
传 真: 010-58840156
邮 箱: webnode@crtvu.edu.cn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9层
邮 编: 100081

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 开启"云"学习时代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2011年1月)

构建教学领域的"云"
"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是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2008年3月启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承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安博思华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希普无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实施。项目负责人为中央电大原校长葛道凯教授,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旨在通过项目实施,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有效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服务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进而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关专家指出: "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和推进资源共享,就可以调动全国、乃至全球最好的名师和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培养人才。而且,不仅名校和名师们可以提供优质资源,其他高校、地方电大、中小学、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提供优质资源。"
"数字资源是信息化社会的财富和核心竞争力之一,数字资源积累越多,其财富的增长速度越快、竞争力越强。建设数字化资源中心,既是电大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需要。因此,电大必须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尽早做好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推广使用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张尧学,早在几年前任高教司司长期间即强调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的重要性。
按照张尧学司长的设想,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事实上就是教学领域的"云",是一个规模海量、非结构化、富媒体、可扩展、支持高速搜索、支撑不同兴趣群体需求的资源中心。这个资源中心相当于商品的生产和集散单位,生产商品后,通过已经建设的数字化学习港,按照超市链的方式,根据统一标准把商品配送给终端用户即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自由选择资源,资源的选择如同选择电视频道一样轻松。"可以用一个摇控器,简单地按一下键,就可以选择到所需要的服务,而不必去关心是在何种硬件平台(pc、手机、Ipad)上,也不必关心是在何种软件平台(Window、Linux、Symbian)上,只关心想学什么课,学习者就能够用身边的电子设备选到。"
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如何落地,对于承载此项任务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来说可谓是一项重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杨志坚校长日前强调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要以"一台"、"一库"、"一行"作为重要支撑。据透露,"一库"重点即在于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其中提出,资源中心要承担国家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任务,推进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整合不少于5000门的学历继续教育优质课程,数以万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学习资源,构建容量不低于1000TB,分布存储、统一管理,支持数以亿计的注册用户规模、安全高效运行,支持多种终端接入、索引,支持学分积累、转移与互认的资源库系统。

项目落地需大胆尝试
仔细研究项目建设目标内涵,除在平台与资源建设及其整合上达到一定水平外,更期望能建立起共享机制,通过与相关单位的合作,探索"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这恰恰是各机构在资源开放与共享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对于如何破解难题,项目负责人,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司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原校长葛道凯在2009年项目汇报会上提出: 技术上要继续完善,要考虑成熟的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到项目中来,"技术要对项目有很深的理解"。再者要在运行机制上大胆尝试,"商业模式不完全是想出来的,要在想的过程中去试"。他认为真正决定项目进程的关键不在软件技术,而在人,核心是合作伙伴。那些参与项目的地方电大、高校、相关机构,他们的需求是项目发展中最主要的创新来源。"一定要抓住合作伙伴,深入研究他们,获取灵感。"
2009年11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以教育部高教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处长刘英、高校相关专家为代表的相关人士对"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进行了首次中期检查。专家组认为项目开题以来,建设单位制定了比较有效的组织管理办法,总体目标明确,进度安排合理,针对当前资源共享的难点问题,借鉴了国内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已基本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要求的相关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意通过项目中期检查。
同时专家组建议: 本项目涉及面广、承担单位多且具有较强创新性,需要进行更加缜密的总体规划,建议项目组加强统筹协调;明晰总中心与分中心的协调管理机制,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分布存储集中管理;希望尽快启动示范应用,重视应用效果和项目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推动典型应用,建议教育部高教司协调各级教育机构和地方政府,关注和支持项目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建立共享机制是核心
围绕项目总体目标以及2009年11月中期检查专家组的建议,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基础平台及应用系统已开发完成并上线。在资源整合与建设方面已整合课程3600门,视频学习资源4025种(约16万分钟),资源总容量超过14TB。逐步推进项目典型应用示范工作。经项目组组织专家评审,目前已遴选出18家分中心、6家应用单位具体开展项目典型应用示范工作。其中项目组承担建设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于2010年12月2日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会议上由教育部长袁贵仁和新华社副社长鲁炜开通启用,目前日访问量达到20000次以上。
"项目的核心是怎样建立共享机制,如何让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资源的提供者和建设者",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项目办公室主任单从凯颇有感触地说,最初一些机构并不理解,为什么不是建设一个大而全的"总中心"来提供各地需要的资源,而要建若干个"分中心"?作为数字化学习中心主管校领导,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近日在山东指出,各分中心的名称都不用"分"字,因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或者国家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的基本架构都是分布式的,作为分布存储、统一管理的共建共享平台,分中心将来都是资源中心的有机构成部分。进一步强调了"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是共建共享平台的概念。
据了解,按照目前设置的机制,总中心将平台系统及目录免费提供给各分中心及典型试点单位,在平台上各机构可实现互操作、互访问。遵循资源自治、场地自治的原则,考虑到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总中心及分中心每年通过会员制方式进行运营,不仅分中心要交付会员费,总中心也要支付,根据各家提供的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被共享再对会员资金进行分配。"年初可能支出会员费用二十万,年底结算看你有多少课程和资源被共享,根据资源的贡献率,那么你可能拿回二百万资金,用于制作更优质的资源。"单从凯说,这样大家就会把优质的资源拿出来,他认为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来操作,来共享,解决了学校信息化水平的瓶颈问题,也解决了对信息化资源再生产过程中的投入。结合目前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单从凯提出首先要解决大规模共享问题,再通过积分机制来解决知识贡献者的价值问题。资源应用的范围越广,使用者越多,就会越廉价,对贡献者而言,回报也就越高。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大平台上,人人都是学生,人人也都可能是教师。"不能把资源的共享与开放仅仅体现在理念的层面,共享与开放只有成为我们教育界和教育工作者人人都参与的行动时,它才有价值。"
单从凯认为,尽管目标清楚,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要想在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并非易事。"正如严冰副校长所言,有许多'瓶颈'问题有待突破,包括理念的碰撞、机制的制约、利益的博弈、文化的冲突等等",核心问题是"封闭的教育体制导致的资源开放和共享缺少动力","市场机制的缺乏导致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难以形成规模"。
"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但不通过试点和探索就不可能得到解决"。项目负责人葛道凯指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是"哥德巴赫猜想",我们需要的是在已有的成果上往前走一步。

附:"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研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标准、技术平台、共享机制,整合国家、高等院校、社会机构等已投入建设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源,并使用相关支持工具,建设相关系统和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内涵包括: 建设资源公共服务技术支撑平台;形成完整的共享机制和标准体系;整合不少于5000门课程,容量达50TB的资源,面向500万用户提供资源服务;为覆盖全国的各类数字化学习港初步打造一个统一的资源整合及服务平台。
一、目前进展:
1. "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基础平台及应用系统开发
按照总体架构、分布实施的原则,贯彻统一的设计和开发思想,采用一库多网的架构思路,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基础平台上进行资源相关应用服务软件开发,在注重发挥基础平台资源效用的同时,重视应用服务的个性化特点,充分运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web2.0和3.0技术来实现系统功能。
基础平台开发、应用服务系统开发、移动学习资源平台已完成。采用"一库多网"应用模式,面向行业领域提供云存储和云学习服务,先后开发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等系统。
2. 资源整合与建设
(1)规范建设: 制定了资源整合入库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化流程,实现对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加工、入库、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2)资源整合入库: 多途径、多来源整合多种类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资源整合模式与机制。目前已整合课程3600门,视频学习资源4025种(约16万分钟),资源总容量超过14TB。
(3)资源开发制作: 面向不同领域,开发制作了多个系列的数字化资源。
3. 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工作
逐步推进项目典型应用示范工作。首批遴选出18家分中心、6家应用单位具体开展项目典型应用示范工作。各分中心及典型示范应用单位共同组成数字化学习资源联盟,根据项目目标签署工作协议和任务书,探索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应用模式。
4. 资源服务与共享
在平台开发、资源整合与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资源服务模式,为各类教育机构及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服务,推动资源应用与共享。
(1)"系统+资源"的服务模式
即不同单位基于统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系统,共同整合、建设数字化资源,共同提供并享有资源服务。
(2)"资源提供"服务模式
为开展终身教育的机构提供所需资源,满足其开展社区教育、农村教育等工作需要。
5. 相关研究
(1)资源分类及资源标准研究(2)资源管理及共享关键技术研究(3)数字出版相关研究(4)资源共享相关支持工具研发。
6. 推广与培训
为配合项目试点与推广,启动了如下工作:
(1)接受访问学者。试点单位向项目组派出教师,全面参与项目资源整合、系统设计与应用测试工作。一方面对整个系统和未来的系统部署应用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对项目的系统设计、资源整合加工、系统部署应用等提供了许多来自一线的建议和意见,为项目试点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开展标准化制课工具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15期研修班,培训人数超过800人。参培教师回校后组织20人以上规模的校本培训班达24次,共有近千名老师参加。这些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标准化教学资源制作的积极性,为项目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下一步计划:
1. 推进"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典型应用示范工作
通过遴选不同类型的分中心、示范单位,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典型应用示范工作,扩大示范应用的范围和规模,增加资源来源和数量、拓展资源应用途径、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同时探索资源中心建设及运行的长效机制。
2.继续拓展资源来源,实施资源整合
继续立足于有效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推进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